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是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河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博大烹饪学校。2010年,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为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我县广大初中毕业生提供一条成长成才之路,使贫困学子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改变贫穷面貌。学院在办好高职教育的同时,继续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目前,学院共有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中式烹调方向)、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中式面点方向)、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食品生物工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会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美发与形象设计、工程测量等16个中职专业或方向。中职在校生3027名。专任教师138名。建有专业实验室58个,设备总值3000万元。
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原为民办高校,主办人为长垣县银河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国栋先生。学院施行的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4年,我校被批准为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开始实行民办公助的办学体制。县委、县政府在解决教师全供事业单位编制、人均经费拨付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院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狠抓内涵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室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课程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学校中职招生人数连年增多,专业规模不断扩大。自2006年开办中职教育以来,学院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近万人,为长垣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困难家庭的脱贫致富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单位”、“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院基本条件
(一)校园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4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7170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7314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7290平方米,学生宿舍19751平方米。校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78万元,较去年增加512万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3227个,较去年增加445个。
随着学院的发展,现有校区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办学需求。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在职教园区划拨土地500余亩用于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行政楼、高职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宿舍、食堂等其他配套设施。二期工程包括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公共教学楼等其他配套设施。目前,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有望2019年秋实现部分搬迁。
(二)专业设置
目前,我院15个中职专业共涵盖了旅游服务、财经商贸、文化艺术、交通运输、轻纺食品、休闲保健、资源环境、土木水利、加工制作等9个专业大类。其中,旅游服务类专业5个,财经商贸类专业5个,符合长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定位。总之,学院专业覆盖了第二、第三产业,总体上呈现出了“涉及大类多、覆盖产业广”的特点和现状。
我院现有中职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8人,其中专业课教师77人,基础课教师61人。校外兼职教师44人。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52人,占专业课教师的67.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2人,占15.9.%。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13人,占81.9%。
(四)在校生人数
从2018年在校生数据上来看,现有的3027名全日制中职在校生中,人数排名前5的专业分别为烹饪、学前教育、电气运行与控制、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专业。其中,烹饪专业1864人,占总人数的61.6%。学前教育专业252人,占总人数的8.3%,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199人,占总人数的6.6%,电子商务专业187人,占总人数的6.2%。在校生人数排名后3位的分别为会计、美发与形象设计、工程测量专业,在校生人数均不超过100人。整体来说,各专业招生规模极不平衡。
(五)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学院重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工作,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硬软件投资力度。目前,学院建有热菜实训室、基本功训练场(室)、雕刻实训室、钢琴房、形体训练室、画室、电梯模拟实训室、化妆摄影室、会计手工做账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58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面向中餐烹饪营养、酒店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会计、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是我院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自建校以来,学院就不断拓展合作企业的深度和广度,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已经达到七十多家,其中中职合作企业50余家。每年,超过95%的学生都按照学院总体安排,积极赴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实践技能。
(六)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学院中职专业施行的为“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每周30个课时,每天六节课,第七节课为课外活动或素质拓展课程。在校期间的两年学习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紧紧围绕“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按照教育部对中职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相关公共课程,并充分发挥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道德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紧紧围绕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以“就业教育”为指导理念,合理设置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专业实践课程占校内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三年学院经过层层选拔,筛选出重视学生实习工作的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学生岗位意愿,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验证校内理论学习成果,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近几年,学院教学质量不断好转,学生统考过关率逐年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基本上就签订了就业协议,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学校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为升学的学生提供充足的保障。目前,我院中职学前教育、会计、电子商务等3个专业学生大都愿意提高学历,到高一级学府进行深造。学院为此到第三年专门成立“升学班”,为其配备优质教师,保障学习时间。近几年,这3个专业的学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
(七)经费投入
2017—2018学年学院总收入2175万元。其中:学费收入1306万元,财政拨款609万元,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0万元(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其他收入250万元。2017—2018学年学院总支出2190万元收支基本平衡。
二、学生关爱
(一)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该学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修订完善了《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等文件,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省级辅导员能力大赛,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华、人性化”的学生辅导员队伍。
同时,学院积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一是健全学生会组织,2018年组织召开了学生会换届竞选大会,成立了纪检部、组织部、文娱部、生活部等相关部门。二是狠抓学生会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纪律、廉洁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服务大众学生的工作理念,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二)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1、抓好学风建设。工作作风、教风、学风是我院加强内涵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学生管理部门始终将学风建设贯穿始终,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期间强化学生管理,要求学生做到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溜课,遵守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学风。
2、抓好学生纪律教育。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结合学生品德培养教育,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从“两爱”(爱运动场、爱运动场)、“两实”(诚实做人、扎实做事)、“两倡导”入手(倡导文明恋爱、倡导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口各系认真落实好“学生班级班会制度”和“学生宿舍日检与朝八清舍制度”。
3、抓好学生帮困资助
一是学院建立学生奖助学金监督复查制度,以保证每笔奖助学金公开、公平、公正的发放,坚决杜绝克扣、造假等现象的出现,使之真正起到奖优助困的作用。二是坚持深入学生、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办实事,求实效,利用社会资源、优秀校友,不断拓展新的勤工俭学岗位和奖助学金项目,建立学生申诉渠道,倾听学生诉求,完善学生申诉与学生调解机制,做好维护学生权益相关工作。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组织学生学习意识形态专题内容。使同学们认识到意识领域内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二是开展道德礼仪讲座。学生处本年度多次组织道德礼仪讲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收到学生们的欢迎,并在学生良好道德养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始终把安全工作列入学院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从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入手,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学院组织全体新生学习安全管理常识,涵盖校园安全、人身安全、宿舍安全、消防知识、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新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防范能力。二是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学院通过微信、宣传栏、海报、主体班会等方式开展“校园贷”“毒品预防”“传染病防治”等知识宣传,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重视日常安全管理。学院相关部门定期对宿舍、食堂、实训室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防止出现学生擅自离校和请假逾期不归等现象,确保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中职学生天然的管理难度较大。但学校克坚攻难,采取了校领导带班值班等一系列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加强。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管理、系部管理、学生处管理等齐抓共管的局面,管理合力逐渐形成。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三)学生社团与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存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积极向上的学生社团是创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院目前建有音乐类、体育类、文化类、爱心类等四大类型社团,共有吉他社、篮球社、舞蹈社、武术社、书法社、爱心社等10个社团,社团成员474人,占总学生人数的23%。每个社团都配有学校的指导教师,定期举行各种活动。整整一年来,各个社团先后举办了篮球赛、送春联下乡、乒乓球赛、舞蹈比赛等各种活动超过50余场,同时,学校还举办运动会、迎新晚会、戏剧进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的有益的精神食粮。
(四)学生资助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即2018年春季学期),我校共2409名在校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共计1593900元。按国家助学金评定政策,我校共有264名在校生成功申请国家助学金,其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共计28人、“建档立卡”学生共计100人,国家下发助学金总金额为264000元。针对“建档立卡”等特别贫困学生,我校除提供各种勤工俭学机会外,还免除所有“建档立卡”在校住宿学生本学期的住宿费,共计103人,总金额为30900元。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即2018年秋季学期),我校共2869名在校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共计2121300元。按国家助学金评定政策,我校共有336名在校生成功申请国家助学金,其中连片特困地区学生共计32人、“建档立卡”学生共计101人,国家下发助学金总金额为335800元。针对“建档立卡”等特别贫困学生,我校除提供各种勤工俭学机会外,还免除所有“建档立卡” 在校住宿学生本学期的住宿费,共计106人,总金额为31800元。
三、教育教学
2016年10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学院在2017年申报通过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烹调工艺与营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三个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立项。2018年,是项目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学院投资上千万元,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一)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高职带动中职,加大专业建设步伐
1、课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开展中餐烹饪与营养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考核方案、实训指导等系列建设,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切合烹饪专业岗位要求。各课程不断制作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教学课件,充实、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制定与学习内容相配套的习题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完善各项教学资料,做好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的各项准备工作。2018年项目建设以来,研究团队成员主编、参编校本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 5 部。
2、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项目建设,一方面培养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让毕业生就业实现“零适应期”;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培养成本,满足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学校利用合作企业先进的装备作为学生的实训设备,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课,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校企课程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先进设备,学到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与企业共同研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调研、行业座谈、学生问卷等多种形式,采纳企业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建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修订,使之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更趋科学,更加紧密地结合企业需求。
3、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生产的环境,实行案例教学、场境教学、岗位教学等,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指导老师和班组长等指导下,进行生产性实训,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真实环境中实训,做到“实境训教”,将“课堂搬到车间”, 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实境训教,无缝对接”,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培养
学院始终把“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努力把“校企合作班”做好、做实、做出品牌,出台《产教融合实施方案》,2018年皇冠登录入口welcome“掌柜的店”、“鹿港小镇”订单班顺利开班,“开元”、“阿五黄河大鲤鱼”“永和大王”、“温州四季酒店”等订单班意向均已签订,双方通过专业课程共建、教师互派、企业员工进修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目前通过课程共建、企业授课,掌柜的店订单班42名学生已经到达岗位,鹿港小镇订单班学生将在12月底进行企业岗前强化培训后到岗实习,企业将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尽快提升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打通培养晋升渠道,使学生尽快尽早再企业成长成才。4月21日,学院专门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共有40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洽谈会上,学院和用人单位围绕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链接”和对学生的高能培养,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直接就业能力和即岗能力,最终实现“校企生”三赢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始终将教师的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建立了完善的、更有针对性的校内培训计划。出台了《校本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制度》、《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组织了教学大比武、优质课比赛、说课大赛、新教师做课等各种教研活动,从师德师风、专业认知程度、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专业技能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培训计划。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钻研教学业务的能力。
本学年,学院共有12名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合计904天。有8名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合计157天。有一名教师参加社会兼职,兼职天数合计270天。2018年全校教师共申报科研项目共计12项,其中厅级项目3项,院级项目9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8篇,其中核心6篇。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学院建立起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一是建立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二是学院加强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质量监控中的重要作用。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文化意识,逐步做到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成立了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强化校级、系、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和校领导组成一级教学监控质量体系。各系部组成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组成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深入开展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活动。
学院现已基本形成院领导、教务处、教学督导委员会、各系部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局面,教学质量监控得到有效保证。对任课教师开展评教活动,学生参评率90%以上,评教覆盖面达100%。通过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等方式开展教学督导、教学评价及教学信息采集等工作,做到教学督导月月反馈,学生信息员周周反馈。
(四)以赛促学,加大奖励,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
学院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在促进学生专业课学习方面的作用。构建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体系,出台了《技能大赛奖励办法》,对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兴趣。
2018年5月份和11月份,学院分别组织了校级技能大赛,各专业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学生正在积极备战,加紧训练,争取在2019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
2018年5月份,学院利用河南省职业教育宣传周的时机,成功举办了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的首届职教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拓展了知识,丰富了校园活动,还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专业的学术交流。
四、社会服务
学院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中国烹饪协会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承担人设、扶贫等部门交付的培训与鉴定任务。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100多人次,许多学员拥有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和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学员还积极承担县内、县外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为御膳苑、望湘园、西湖春天等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以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平台,加大校企合作的研发力度,学员就业服务中心联合企业研发的“东东熟食”,已连续几年投放市场,社会反应良好。两年来,学员为保护、挖掘、弘扬烹饪文化做了大量工作。牵头组织了《中国烹饪通史》编撰工作的第一次年会,为长垣籍大师吕长海大师举办了“从业68周年技艺研讨会”。参与编辑了《中原特色餐饮文化》、《长垣烹饪技艺系列名菜标准汇编》等书籍。一系列活动展示了烹饪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学院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些专业发展过快,教学硬件和软件不能及时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队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新教师众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较少,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和水平还比较低。
专业发展不均衡,财经类等专业发展缓慢,生源不足,办学效益不高。